看到對“孔乙己文學”的議論,一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,又不想做“低端勞動”,學歷成了孔乙己“下不來的高臺,脫不掉的長衫”,云云。
老胡認為,社會的首要任務不是幫助年輕人“端正對勞動的認識”,而是竭盡努力創造更多工作,尤其是創造更多年輕人喜歡干、收入又相對理想的工作,從根本上緩解就業之難。
因生活不如意而產生消極情緒,這很難免,改變這種情緒用不著教導。如果就是找不到預期的工作,生活自會扒掉年輕人心理上的“長衫”,教他們去干一件“勞動人民的工作”。生活是最好的老師,該放下架子時不放也得放。
問題在于我們發展了高等教育,社會投入巨大力量培養了各領域的學子,難道不就是要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質量,擴大它的總規模,把國家推向更高水平的繁榮嗎?如果我們僅僅完成了教育,但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工作崗位創造不出來,使得大量大學畢業生去做中學學歷就綽綽有余的那些勞動,那意味著我們社會的大統籌出了問題。我不認為國家會推動這樣的大學生就業方向,鼓勵大學生洗碗工、大學生保潔員這樣的“脫掉長衫”。
中國經濟的潛力非常巨大,這個判斷是真實的,它也應該有能力消化掉每年上千萬大學畢業生。當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下沉,要去競爭“簡單勞動”的崗位時,我認為是我們的經濟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開掘。我相信,國家的努力方向是加大這樣的開掘,然而有一些現實問題需要解決。
大家知道,中國的農業、制造業都發展得很好,凡是提供物質產品的東西,除了芯片等“卡脖子”的行業,中國都做得很棒。但是除了這些生產部門,經濟的很大一塊是服務業,而且越往前發展,格局越會是這樣。但是到了服務業中,我們社會的一些自我限制就開始出現了。從事服務業的公司除了餐飲等最基礎的行業,很多都面臨政策不穩定,合規的標準有點模糊,搞新業態和新經營模式的風險過大,等等。中國的服務業亟待加入創新的動力,各種精神產品的創新尤其如此。為此要充分釋放大家的想象力,大力壓縮各種條條框框,給公司創新提供充分的揮灑空間。
現在非常強調要擴大消費,但是消費不光是衣食住行這些傳統領域。休閑娛樂消費的空間需要進一步打開,教育、醫療、養老等領域的消費都需要業態創新的拉動。如果這些領域都能夠滿足人民群眾不斷產生的新需求,形成新的消費,不知道將有多少新的就業崗位涌現出來。
老胡去國內各個地方,問當地一年有多少游客,當地人士都會告訴我一年來了多少多少人。而我在國外問一個地方的旅游,經常得到的數字是有多少夜/人,也就是說,他們很在乎盡可能把客人留在當地,多住幾個晚上。游客如果看一看景點就走了,消費的只是一張門票,最多搭上一頓飯。而住下來產生的消費鏈條就會截然不同。那么靠什么把游客留住呢?各地就要有各地的高招,絕招。
現在很多經營者都在求穩,不太敢創新冒險,發展經濟缺少一股銳氣和相互鼓舞的集體膽量。福建浙江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出國闖世界?因為那些地方形成了那樣的氛圍。村里的一兩個年輕人出國了,就會有其他人效仿。上一輩那樣做了,下一輩自然會跟上。我在國外一些唐人街上見到過成群的福建浙江年輕人,他們很多都沒受過高等教育,有些只是初中畢業,就跟著親戚朋友跑出去了,從打工開始,然后自己借錢開小店,逐漸小店開成大店,或者同時開兩三個小店。華僑中的很多人就是這樣成長起來,直到賺了大錢。福建浙江的這種文化在北方很多地方是不可思議的。
在中國內地創業同樣需要闖蕩精神,必須鼓勵敢為天下先,鼓勵弄潮,要讓各種奇思妙想有地方釋放,并轉化為商業嘗試。要推動中國的服務業打破舊有模式,開辟無數新領域,那樣的話很多就業崗位自然就出現了,經濟就有了更加強大的基層動力。說實話,現在出現了這樣的政策動向,希望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強。服務業是擴大就業的深耕區,沒有服務業的不斷創新與繁榮,每年上千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就會是國家的大負擔,而他們本來應是讓社會更有朝氣,更欣欣向榮的活水。
大學畢業生對考公考編的集體青睞是不該一年比一年重的,否則的話就是中國經濟潛力釋放不足的警示,中國經濟確有無限潛力,但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將那些潛力釋放出來,不斷轉化成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福祉。
最后我想說,科技創新是一切創新的根本,但科技創新的基礎又來自于日常各領域創新邏輯的積累效應,形成厚積薄發??萍紕撔率?ldquo;內力”的結果,而培育更加強大的“內力”,就要認真消除每一個薄弱點,促進整個肌體的健壯。
胡錫進